查看原文
其他

素说心语 | 家庭对于你来说是什么?

家庭与个人

如果有人问你,「家庭」对于你来说是什么?每个人心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象,或许是一个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空间,一个缠绕交织的线团,又或者是一个压在背后沉重的山脉吗?这些不同的意象,代表着家庭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或许也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在来到大学前常常希望自己能够早早地独立于家庭,认为自己之所以仍与家庭牵绊颇深是因为尚未拉开生理物理距离,只要还住在家里就得是父母听话的小孩。然而,来到大学之后,却发现家庭像是一个笼罩在身上的滤镜,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决策,童年至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有的人会觉得,猛然离开了熟悉的被管教的环境,有点不知所措,随即沿用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逐渐将这些信念和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有些人在离开父母之后,抛弃那些压抑自己许久的条条框框,试图跳脱出去自由地活着,然而没想到那些条框早已成为习惯,在潜意识里谴责着自己,这样的不协调逐渐会带来更深的迷茫与焦虑;甚至有的人无法辨明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那和家庭对他的期望有什么不同,更多地是只是作为家庭中的一部分而活着,不知道如何去探寻自己的道路没有作为一个人而活着。


个人与家庭

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成为互相很好的支持资源,维护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这需要培养适宜的边界感,也就是说亲子间有充分的情感需求交流与将对方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在一些边界感较低的家庭中,各人做出了超出相应角色范畴的行为,影响了家庭系统中的平衡与张力,这时问题便可能出现。比如,父母的所有管教与规则都出自于“我觉得你需要”,而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看见自己需求的能力,从而成为了依赖于这个家庭的共生体;又或者,子女在还未发展出成熟的思想观念及社会功能时就开始“向上管理”父母,使得家庭规则模糊。


这样的特质跟随着我们,在离开家之后也投入到新的生活中来,可能是希望去寻求他人的认可和关注来提升自我感觉、在群体活动时难以看到自己的需求、觉得无力改变自己以及对于未来感到迷茫失去方向,又或者是与其相反,难以察觉他人的情绪与需求。而拥有良好代际关系与边界的家庭能够在提供给每一位成员凝聚力与支持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个性,在看见自己需求的基础上再去满足它们。


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性,也随着共同成长的经历发展出了独特的相处模式。现在的我们,作为一个要开始肩负起家庭责任的新晋成年人,应如何更好地去建立、维护或是培养家庭中的心理边界,帮助自己蜕变为一个独立决策者呢?


tips


🍭看见内心的小孩,看到自己对家庭的依赖和需要回到本文开头所问的,家庭对于你来说像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去看清家庭或者父母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以及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来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体会这种可以去依赖的安心的感觉,肯定这种与家庭牵绊的良好感受。


🍬暂时收回你对他人想法的猜测。当脑海中出现了对于父母期望或者想法的猜测时,先不急着去接受或者践行它。看到那个需要为你的人生负责的人是你自己后,再试着去澄清证实,用发“求助帖”时尊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聆听父母的回应。


🍉询问自己想要什么,肯定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问出这个问题,脑海中跳出的词语或是画面就是答案。学会觉察自己当下的感受,知道这些感受意味着什么。在家庭沟通中,设立良好的自我边界,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淹没在草率的退让或是自我否定中。


🍎定义自己的边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由自己的思想、感受、行为和身体组成,看到自己不愿被入侵的部分。而后去定义保护这个空间的边界在哪里,并且在家庭中澄清它,以及它对于你的重要性。

END


专栏介绍

为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素说心语”版块推出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和大学生心理素养发展中心共同打造“聚力同心”系列心理微课,倾心推出“自我探索与自我悦纳”、“自我调节与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与积极成长”三大版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理念,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文|宾夕法尼亚大学咨询与心理健康服务专业硕士,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习咨询师 任思嘉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美编|常青藤心理服务团队


推荐阅读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5月12日疫情最新情况

 微言新语 | 魏至男:这个健康盲盒,值得打开!

 素质提升|关于举办2022年第十四期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提升班的通知

辅导员工作室 | 想要的答案都在这里,你有一份预约待查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